《广州日报》:食品安全出问题,否认何以成惯性

发布于 2012/05/10 18:23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出了问题后,第一时间否认竟成了惯性:塑化剂进入药品被叫停销售后,生产厂家予以否认;螺旋藻被爆出铅超标后,有企业立即否认……涉事企业急于否认可以归之于良心的欠缺和利益的追逐,此时就需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担负起应有之责。

在媒体曝光后,山西省监管部门连夜通报“产品对人体无害”,且表示“无法完全证明含氯处理水未混入可口可乐产品”。在含氯处理水究竟有没有混入可口可乐的事实尚未弄清之前,就匆忙发布“无害论”,是否让公众感觉有偏袒企业之嫌?难道监管部门就听之任之?因而,就此事件而言,企业致歉和停产整改还只是调查的第一步。行政处罚之后会否追加罚款?事件的疑点何时得到彻底澄清?都需要进一步追问。

而更应追问的是监管部门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的某种惯性思维。如某品牌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后,监管部门负责人竟反问:“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这种“无害论”在公众眼中,很容易被理解为另一种“否认”,言下之意,既然无害,也就不用承担监管之责。因而,希望在问题食品药品被曝光后,监管部门先别急于下“无害”定论,而应弄清事实,严惩那些公然撒谎的涉事企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