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于 2025/01/12 16:55
发布于 2025/01/12 16:5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偏好生冷、辛辣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胃黏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逐渐萎缩。同时,情志不畅也会影响脾胃功能,比如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克脾,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
在具体表现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出现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症状。中医将这些症状归因于“气滞血瘀”和“湿热内蕴”。气滞血瘀会导致胃部血液循环不畅,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湿热内蕴则与饮食不洁或外感湿热邪气有关,湿热郁结于胃,进一步损伤胃黏膜。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自然衰退,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高发于中老年人的原因之一。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提倡“三分治,七分养”。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山药、小米、南瓜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脾胃功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药调理或针灸治疗,以恢复脾胃功能,改善胃黏膜状态。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