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暴雨预报难 人们出行须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发布于 2012/07/23 10:14

近段时间,国内遭遇了几次暴雨袭击,昨天晚上又遇暴雨,不少市民抱怨天气预报总不准。那么,为何这样的极端天气会预报不准呢?

暴雨预报的最大挑战

暴雨通常是由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也就是说暴雨云团的空间尺度一般为20公里至200公里,但现在,我们两个探空站之间的距离至少也在200公里以上。这就好比是用网捕鱼,我们的网眼太大,暴雨云团很容易就会成为漏网之鱼。我们现在使用遥感等手段,例如气象卫星、雷达进行探测,获取更多的气象信息,尤其是云团内部的信息。

获取信息只是提供预报的第一步,如何将这些信息反演成对预报有用的信息,然后再作出准确的预报,是更具挑战性的一步。

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我们采用的计算模型能不能反映真实的天气现象?比如说,青藏高原的南坡很陡,放到数字模型里就会引起间断,但现实中,大气很安稳地就爬过去了。

二是大气里面发生的物理过程到底是什么?这要受到地形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比如预报台风,在海上的路径比较准确,但到了陆地上由于地形复杂,预报就难了,一差就会差上百公里。

三是气象观测资料本身也有误差。信息本身的一个小误差反映到未来的预报中就会差别很大,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暴雨预报水平

现在我们听到的预报,大多是定性预报,也就是说只能预报某一个大范围内形成了暴雨的条件。但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的准确预报还很难,尤其是暴雨的临近预报。

暴雨云团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目前没有很好的手段观测到。从世界范围来看,暴雨预报都是一个大难题。

预报上的差距是什么造成的

预报上的差距,归根结底都可以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水平问题。我们对暴雨的认识不够,是因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还不足,但这些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便是在中国,各地的预报水平也有差别。一个地方的预报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二是预报员的水平。

现在,我国对突然发生的暴雨、台风灾害至少有提前1个半到2个小时提供临近预报的能力,目标是提高到6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样,政府和人民就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应对灾害。但就目前来看,可以说,要准确预报暴雨,依然是比较困难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