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出厂3千卖2万 各代理商得最大利润
发布于 2012/10/21 09:49
发布于 2012/10/21 09:49
近日,媒体报道称,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表示,我国一半的心脏支架都不靠谱,通过植入支架来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滥用的情况。本周一,胡大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关于支架,我反复讲的观点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越好!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否植入支架要掌握好指证。美国数据显示:稳定性心绞痛植入支架的50%指证不强,其中11.6%不合理,38%指证不确定。中国应加强支架预后研究。”
但是,心脏支架的话题再一次触碰到了许多人的神经。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的统计癫痫病,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是两万例,到了2011年,这个数据激增至40.8万例,增长20倍。
那么,心脏支架为何被过度使用?一个心脏支架从出厂到被患者使用,价格猛增几倍。又是哪些环节让心脏支架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其中,有着一条怎样的利益链?
利益链·价格
寻医问价
“国产支架卖2万元”
记者称需要做心脏支架手术,向多家医院咨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每个医院的收费标准不同,费用也不同。我们医院的大概费用是一个国产支架在2万元,放两个是3万元,具体每个人病情不同费用也不一样。”
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医生表示,目前有裸支架和药物支架、冠心病支架治疗的费用不等,含造影检查。一个进口支架费用在3万元至3.4万元,每增加一个支架费用增加1.2万元。
同样,一位心内科医生表示,心脏支架有国产、进口的、机械的、生物的,每个国产心脏支架价格大致在1.8万元至2.2万元,每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大约在3万元以上。
在一份某医院的招标书中,进口的心脏支架招标价格在1.6万元至2.3万元之间。国产心脏支架的招标价格为1.08万元至1.1万元。
器械利大
“最高时身价翻九倍”
刘明(化名)是一名医药代理,开着他的灰色POLO经常奔波于各家医院,他的客户都是医院中的心血管科的医生。“我的职责应该是将新产品的疗效和用途告诉给医生,但是现在做得更多的是要把产品成功地卖到医院。”
做医药代表已经7年的刘明,入行时是做药品的医药代表。两年前,他转做医疗器械的代表,心脏支架就是他的主要产品。用他的话说,“不做药品而做器械是因为这些产品的利润空间更大,回扣更高,挣钱更多。”
而在刘明的印象中,现在的心脏支架价格已经有所下降,“厂家多了,竞争也多了,价格自然就往下走了,但是支架也几乎没有低于万元的。最高的时候,一个国产的支架能卖到2.7万元,进口的支架卖到将近4万元。”
他说,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大约在3000多元,但是卖到医院的价格在1.2万元左右,医院再加价给患者使用。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的价格在6300元左右,代理公司卖给医院的价格大约在2.2万元左右。
利益链·流通
开票公司
抬高价格“省”掉大笔税费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利润并不高,虚高的部分都产生于流通环节。”刘明说,与药品的市场大体一样,医疗器械的分销链条大致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至独家代理商,再经过省级经销商或是地市的次区域各级经销商出售给医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销售医疗器械产品,需要经过医疗器械公司才能最终完成销售到医院的环节。”
刘明的手机中存着几个开票公司业务员的电话,每个国产支架的出厂价3000多元,但是卖到1.2万元左右时,随之而来的是增值税的增加。而找开票公司将心脏支架的价格抬高后再卖给医院,则会“省”掉大笔的税费,“如果是把3000块钱的东西卖到一万多,17%的增值税,你算算要交多少。但是找开票公司,他们只收取3%至4%的费用,支架从3000块钱到1万多块钱,增值税那能省多少?”
进口支架
环节越多价格越高
而对于进口心脏支架,一位从事过进口心脏支架销售的医药代表说,国外的医疗器械生产公司不会将产品直接卖到中国大陆,因为中间环节产生了较高的税费。他们是通过在香港等地设立分公司的形式,将产品再卖到内地销售。“所以,一个进口支架在香港的价格要比在内地低一些。一般来说,环节越多,价格越高,高值耗材的利润相对来说更高。每个环节都要分走40%至50%左右的利润,一级代理商通过一买一卖,价格就会翻一倍。”他说,在整条的利益链条中,厂家要先进行产品注册审批才能上市,总代理销售商一般会发展各地的一级、二级等多级代理商,终端销售商负责公关医院,把器械卖给医院。“在这条利益链中包括了生产厂家、各级代理商、医院相关人员等。其中也催生了挂靠、成交、过票等环节,用来提高产品的价格。”
利益链·回扣
医院选择
倾向于回扣额度大的产品
多年的医药代表经历让刘明发现,在利益链的最末端,是医院和医生。从医院开始的利益链中,医院会在一定时间内提出采购计划,而这一计划一般都掌握在科室主任、医院相关负责人的手中。较大规模的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如果是进口医疗器械,还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在医院的利益链中包括了有决策权的负责人、负责采购的人员、负责招标的人员,还有就是临床的医生。”
刘明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经常奔波于各家医院,因为刘明知道,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入医院后,医生可以选择用哪家公司的产品。医院和医生一般愿意推荐企业定价相对较高的产品,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医院的采购中,在疗效相差无几的时候,也是比较倾向于定价相对较高,或是回扣额度较大的产品。“而同一种产品,会有很多厂家蜂拥而至,许多企业竞争。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新产品才能够重新定价,为了能够定高价,企业不断申报新产品。这也让医生手中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医生也可以通过回扣的形式获得利益。不论是销售还是医院环节,都会在高价产品的利益链中得到各自的利益。”
私下约定
按医院进价10%付给医生
在行业规则中,代理商或是医药代表会在私下中与医生有所约定,会按医院进价的10%至15%作为回扣付给医生。医院方面,除了要付给高于医生的回扣额度,有时候还得承担学术会议赞助等费用。“做手术时需要的其他耗材品如球囊、导管、导丝等,这些材料每台手术耗费也要七八千元,医生同样要拿走一部分回扣。比如止血纱布,一级代理商卖50元,二级代理商卖80元,再经过中间运输、销售、医生回扣等层层的环节,一些医院出售的价格在450元至480 元,在不断加价的过程中,利润的大头还是在各级经销商手里。”
一位心内科医生表示,对于一些高价值的医疗耗材,厂家和型号都比较复杂,价格也相对昂贵,对于患者的负担比较重,但是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却有一定的回扣空间。他举例说,一位患者前不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在萎缩的冠状动脉中植入了两个支架,该手术全部费用为5.5万多元,其中两个支架和其他辅助器械的费用近4.7万元,占手术全部费用的85%以上,而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等费用加起来大约为八千多元,不到手术全部费用的15%。
利益链·根源
患者迷信
“这放支架肯定比不放强”
“心脏支架的出厂价与患者最后花费的价格之间有六七倍的差距,这个差距在层层的利益盘剥下就显得很正常了。”刘明顿了顿说,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人也在迷失。
一位前不久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说,一家都对心脏支架了解甚少,对于心脏支架会产生的影响也一知半解。但是当医生问他:“支架可放可不放,要怎么办?”他想都没想地说:“那还是放,这放支架肯定比不放强。”
一位心内科医生表示,患者对于心脏支架的不了解也是让它价格飙升的一个原因,过度迷信支架的效果,尤其是国外支架的效果,认为安上支架才能够安心,有一些患者认为医生不负责才不给他安支架。心脏支架目前的市场比例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当时进口支架在国内的使用率超过90%,而国产支架使用率不到10%。随着国内厂家和产品增多,技术水平也在提升,一些产品已经和进口支架的功效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但是国内支架在市场使用率仍然不高,在 40%左右。
缺乏惩戒
医疗器械和耗材流通混乱
在这位心内科医生看来,这个利益链产生的根源是“以药养医”。就是医院可以通过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价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加价,作为经费维持医院的运营。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看到利益后纷纷建厂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和获得更高的利益,将产品价格定得虚高。
“而为了让产品能在医院中获得使用,便为医院和医生提供一定回扣,最终导致了定价越高的产品越好卖,患者更认这些产品,这些原因形成了一个螺旋,互相咬合在一起,直接导致了医疗器械价格和很多药价虚高的局面。由于整个链条缺乏监管,也没有有力的惩戒手段,与药品不同,医疗器械和耗材的流通过程很混乱。”
上一篇 : 女子剖腹产子后死亡 男友向医院索赔70万
下一篇 : 广西“精液按摩”教授:家人称其属蒙冤入狱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