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病因
发布于 2025/01/07 05:38
发布于 2025/01/07 05:38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病因是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红细胞生成需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时会影响氧气运输,引发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可分为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和病理因素。遗传因素如先天性铁代谢异常较为罕见,但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尤其是长期素食或偏食者,铁来源有限。生理因素如女性月经期失血、妊娠期铁需求增加,可能导致铁储备不足。外伤如急性失血或慢性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也会造成铁丢失过多。病理因素包括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病或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这些疾病可能干扰铁的吸收或增加铁的消耗。
治疗缺铁性贫血需针对病因采取措施。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过量引起副作用。对于严重贫血或口服铁剂无效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铁剂。饮食调理是重要辅助手段,建议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豆类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以促进铁吸收。运动方面,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长期偏食或节食。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应特别关注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建议下补充铁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贫血,及时干预。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铁丢失或吸收障碍的风险。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