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勾当
--温州黑作坊“整容”“漂白”过期变质熟食揭秘
“乡巴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作为浙江温州特点销往全国。然而最近记者在温州暗访发现,一些被超市退回的过期、变质的鸡腿、鸡翅、鸭头等熟食,并没有依法销毁,而是在夜黑人静之际,被黑作坊采取拆除包装“漂白”、添加化学物质等“整容”手术,最后穿上散装统货的“马甲”重新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
变质熟食只见招回不见销毁
“乡巴佬”系列即食休闲食品作为温州市苍南、平阳两县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两县交界的灵溪镇、萧江镇一带,企业近百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城乡成千上万家大小超市、便利店。
由于“乡巴佬”被质疑有歧视农民之嫌,不少企业则以谐音改头换面为“香吧佬”、“鲜不老”、“鲜八佬”,但业内和广大消费者习惯上仍以“乡巴佬”称之。
苍南县食品工业行业协会黄开周会长称,该产业年产值高达800亿元,年产量达100多万吨。随之而来的是,每月、每天来自全国各大超市、便利店都有成千上万箱鸡腿、鸭头系列熟食过期、变质被退回。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对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必须采取销毁等措施。但是,一些“乡巴佬”生产厂家将这些变质货从全国各地收回到苍南、平阳的生产总部后,不依法销毁,而是“变废为宝”,昧着良知重新卖给“包围”在厂家四周多如牛毛的黑作坊。
前不久,记者在当地龙头企业“浙江乡妹子食品有限公司”采访看到,紧邻生产车间有一块面积五六百平方米的露天水泥地,过期退货物一箱箱堆积如山。空地上,晒满各种各样已拆除包装的鸡腿系列,恶臭扑鼻。
每天,都有三五个女工,专在纸箱边不停地拆分纸箱,麻利地将箱里面的退货物取出分类:成色较好的,直接拆除包装,将肉品扔进身边的水桶;明显发霉变色的则不拆包就扔在身后的空地上。这些拆包或没拆包的产品,最后均统一装进一只只麻袋作“另行”处理。
记者随警方在长达1个多月的侦查中,从未见该公司将这些“腐臭物”投进焚烧炉中销毁。一位侦查民警称:“也没见周边一些同行厂家焚烧,这些厂的焚烧炉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被称为“回收大王”的平阳县萧江镇庄某干在当地知名度很高。知情人说,庄某与“乡妹子”公司办公室主任梅某保持热线联系,固定从该公司及“香仔”“吕家乡”“老李”等龙头企业收购大批过期、变质货,“几乎每天收购几百到一两千斤”。
据有关方面透露,该产业的过期、变质货占总量5%以上,当地企业平均每天回收的“总产量”上百吨。
黑作坊的秘密在黑夜
梅某是萧江镇叶段村的村民,每当夜幕降临,梅某夫妇穿上防水围裙,在家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开始忙碌起来。第一道工序是拆除真空包装,第二道工序修剪剔除霉烂物整卖相、化整为零切片鸭腿掩盖变质的“脸面”,第三道工序用自来水清洗,水煮除味。第四道工序用“红粉”染成鲜艳欲滴的样子。
做完这一切,最后将成品用塑料薄膜包好,几十斤一块冷冻成大方块,然后发给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以及福建北部地区的下家熟食批发商。
大批过期变质、腐败食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返回家乡”后,就这样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摇钱树”,当地也因此崛起一支为之“化妆”“整容”的地下专业团队。
平阳县萧江镇庄某的销售单显示,仅今年5月的一天,就卖出“化妆”“整容”的过期熟食1.5吨。
今年6月初,温州市警方在苍南县灵溪镇叶段村、台溪村、柳庄村等村10多家地下“整容”作坊现场查获“回炉”加工过期、伪劣“乡巴佬”系列产品的人证、物证。这些不法分子家家都放着多台大冰柜,凤岙村黄某甚至在屋旁修建了一个能装上百吨货物的大冷库,里头堆满加工前的变质原料与加工后的“新产品”。
温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介绍,一些不法分子从生产厂家收购“回炉”的主要手法是:土法上马,自来水浸洗,烘干暴晒除味,随意添加化学物质工业甲酸以及胭脂红、乙基麦芽酚等食品添加剂蒸煮处理等,然后改头换面散装处理,最后冷冻后走物流销到浙江、福建等多个省市,最后进入农贸菜市场、餐饮店、熟食店、单位食堂等。
他们的“下家”是通常熟食批发“大亨”。陈某在温州市瓯海区娄西街51号经营无证无照的熟食批发店多年,他在批量收购黑作方“整容”食品的同时,自己也当“整容大师”。他收到“上家”发来的货后,首先用自来水快速解冻,卖相好的直接上案板开卖,需要除味或加重口味的,拉回地下作坊再加工。
6月初,警方在该店现场查获5个百斤桶装用来染色的“红油”,还有大量化学物质工业甲酸和胭脂红、牛肉膏等添加剂,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红油”到底是什么东西。胭脂红虽然是国家允许添加的少数几种人工合成色素之一,但最大使用量仅为0.025克/公斤。陈某承认自己使用胭脂红,至少超了8倍。
陈某的邻居说,经常看到陈某用洗衣粉泡水冲洗鸡腿鸡翅,清除发白、腐臭的霉变物。
有关专家称,食入过期食物很可能受沙门氏菌、弧形杆菌等细菌感染,易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突发性疾病;过期食物在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亚硝胺、丙烯酰胺等物质,易导致中毒,诱发癌变、心血管疾病甚至基因突变。
“化妆”“整容”霉变食品形成黑色地下产业链
温州警方认为,同以往不良商家擅自簒改食品生产日期、调换包装“起死回生”过期变质食品不同,苍南、平阳一些不法分子用“化妆”“整容”手法使过期变质食品“再生”,其犯罪手法新,隐蔽性强,欺骗性大。而且不是一二家企业出问题,而是几乎牵涉整个行业,数量惊人、危害面广。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苍南、平阳县的熟食“整容工程”已形成一条完整严密的产业链。从联合组织回流“乡巴佬”系列产品的生产者、经销商,到过期、变质、伪劣食品的收购者、经营者,再到“新产品”的制售者,直到批发商及末端零售商,四道环节、六七个层次相互间结成了坑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团伙”。温州市警方称,其中一批人是违法及涉嫌犯罪的“共犯”。
记者调查发现,这条产业链大行其道,却得不到严厉整治,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给不法分子有空子好钻。
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规定,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食品生产者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但是,法律并没有要求由经销者负责销毁“问题食品”和谁负责监管销毁。让生产者实施销毁,可操作性不强,大批过期、变质食品长途跋涉运回“老家”,既劳民伤财,又难以实施监管,更难防止重作原料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真正有效的办法是,不得退回供应商或者生产者,而应由全国各地经销者负责下架,停止销售,就地销毁,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当地工商部门负责监管。
同时,对于不法分子制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政府及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重拳出击。
上一篇 : 羊肉串造假猖獗:香精熏染羊肉味三无鸭肉冒充
下一篇 : 环境脏乱无任何证照 南京盒饭黑作坊藏居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