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品严重短缺 外资药物暴利惊人

发布于 2014/02/13 11:04

从1998年5月21日起,原国家计委决定放开维生素C、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4种药品价格,揭开了药品降价的序幕。迄今为止,我国已针对不同品类的药品进行了3轮共31次降价。

几乎每一年,国家发改委都要管一管药品市场中的高价现象,但却出现了单纯降价行为的"西西弗斯命运"--部分被降价的药品,在市场上甚至会遇到"买不到"的现象,即"降价死"。

相对于屡屡降价死的廉价药,治疗癌症糖尿病等不可或缺的高价外资药更是很多人的不能承受之痛。

2毛钱治胃痉挛过去的廉价药真心一去不复返?

去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转载了这样一条消息:医生开2毛钱药方治好胃痉挛。

微博原文如下:

苏先生胃痉挛,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山莨菪碱,到收费处他惊呆了,药费才2毛,却药到病除。医生说:"同样的病,花最少的钱能解决最好。"医院还有0.1元处方,药房负责人说,这种药利润小,很多厂家不愿生产,但对症,不能少。

该条微博被多次转发,不少人无奈慨叹,这样的事实属凤毛麟角!但同时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山莨菪碱只是缓解病痛,并未根治病因,这样的医生是不是业界良心值得怀疑。

对此,降药价网站创办人卫柏兴(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毛钱治好胃痉挛,这在过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拿胃痉挛这个病症来说,医生首先要有临床经验,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胃疼,确定是食用过冷热食物,精神压力等为主要诱因,用这样的药没有问题。"

但同时,目前市场上同种疗效药品的价格虚高现象也的确是屡见不鲜。比如26.3元的24片装的斯达舒,与100片装的价格才两三元的胃舒平,药用效果是一样的。

不过,如果说二十几元的药对你来说还不是负担的话,那么下面的例子,也许就会令你要竖竖汗毛。

西地兰,一种快速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与传导,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均口服给药。2009年,西地兰开始缺货。医院开始用"米力农"这种200元一针的药品替代,而西地兰也就3元钱一针。

据河南商报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开始,因为断货而见诸报端的廉价药就有10种,平均一年一种。

"鱼精蛋白"短缺 为何全国只有一家药企生产?

廉价药,又被称作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廉价药的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针对"看病贵"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在不断降低药品零售价。到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现卫计委)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

于是,几乎每一年,国家发改委都要管一管药品市场中的高价现象,但却出现了单纯降价行为的"西西弗斯命运"--部分被降价的药品,在市场上甚至会遇到"买不到"的现象,即"降价死"。

有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因断货而见诸报端的廉价药就有10种,平均一年一种。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曾委托中国价格协会、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廉价短缺药品价格问题调研情况报告》。

该报告显示,2002年1月~2007年6月,媒体和地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为短缺的药品合计为286个品种,其中14个品种已经没有经销,此外有6种药品虽有供应,但是靠消化库存维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积极性,存在短缺风险。

2011年,全国范围出现"鱼精蛋白"的严重短缺,至今依旧让人心有余悸。

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的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用于因肝素钠或肝素钙严重过量而致的出血症及自发性出血。在心脏手术后,可防止病人术后出血,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必用药品,且无其他药品可替代。从技术方面来讲,只能从鱼的精子中提取,不能化学合成,所以限制了产量。一旦缺货"断档",心脏大血管手术都无法开展,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被迫"叫停",病人"命悬一针"。

2011年9月份,北京、广东、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相继出现"鱼精蛋白"的严重短缺,一些医院甚至不得不停止心脏手术。而造成断货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该药当时只有一家企业在生产。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调查报道,该企业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更换原料供应商导致供货紧张,但同时该企业也承认,仅考虑企业利润的话,生产鱼精蛋白"非常不值"。"我们每月的生产能力是1000万支,但鱼精蛋白一年的全国需求量也不过120万支,所以,在我们企业136项产品中,鱼精蛋白所占比例实在太小,而且市场还在缩小。"另外,鱼精蛋白属"限价产品"(市场价:11元/支),盈利空间非常小。"如果企业只生产鱼精蛋白,肯定是要亏本的,所以要搭配别的效益好的药,才能收支平衡。"

此外,该企业也坦承,此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全国唯一的鱼精蛋白生产商,这次"短缺危机"和"全国轰动"都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与之类似,就在去年,一则"一千万甲亢患者遭遇断药危机"的消息也曾引起全社会关注。临床治疗甲亢的首选药品是国产小白瓶的甲巯咪唑片(他巴唑)。药效好、价格低,一瓶100片只要几块钱,然而这个好用的廉价药却出现了全国性的断药危机!全国需要长期服用他巴唑的患者大概有1000万人,断药会引发甲亢心脏病,危及生命。

对此,卫柏兴建议,类似鱼精蛋白、他巴唑这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廉价药,应当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层面,必须由政府监管或是委托企业生产,"不然,因为这类药在整体流通环节上没有利润,医院药店,即使强压购进,他们也会找种种理由不销售给患者,还是没用。"

高价外资药:在华生"财"有道

相对于屡屡降价死的廉价药,治疗癌症、糖尿病等不可或缺的高价外资药更是很多人的不能承受之痛。

比如泰索帝(通用名:多西他赛注射液),治疗肿瘤的一款药,市场上销售平均为1980元一支,而国产的多西他赛一般出厂价在130元左右。再比如力比泰(通用名: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也是一款抗肿瘤药,市场平均销售价为1.2万元左右,而国产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出厂价在600元左右。"但实际上力比泰加上研发费用、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真实的生产成本不到85元。"

此外,最典型的要数格列卫(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实际生产成本不足180元,但市场销售价却曾高达3万元左右。这个药主要用于慢粒(全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救命药,但很多患者根本就用不起,这个药用一年的花销在30万以上。"

事实上,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称,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疗政策研究分析员郑宗美介绍,调查显示,31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药物价格平均是英国的两倍。

而一项由西安交通大学在2012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进行的调查称,陕西省有49种药品,采购机构以接近1.9倍于国际基准的价格,向原始制造商购买专利已经失效的品牌药,而价格最低的仿制药也仍达到国际基准的1.5倍。

对此,政府应当鼓励更多的国内药企仿制生产,借此拉低外资销售价及市场份额。比如说在十多年前,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都是100多元一盒或一支,现在因为生产的企业多了,价格都在几元。

此外,在保护病人隐私的前提下,应公开医生的处方,或者针对医生处方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提升医生待遇,以便削弱以药养医。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不久后将出台政策,解决廉价药短缺的问题。期望此次的政策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切实有力的监管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吃上"实惠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