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诊断标准,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5/02/03 11:27
发布于 2025/02/03 11:27
肝硬化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早期发现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标准涵盖肝功能评估、肝脏形态变化及并发症排查。
1、临床表现
肝硬化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乏力、食欲减退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等典型体征。晚期患者可能伴有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影像学检查
B超是常用筛查手段,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表面是否光滑,并检测是否存在腹水。CT和MRI能更细致评估肝脏结构,发现纤维化或结节变化。肝硬度检测如FibroScan能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3、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白蛋白下降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凝血功能检查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血清标志物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可辅助评估肝纤维化。
4、肝活检
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组织样本观察病理变化,评估纤维化程度及是否存在炎症或癌变。但因其有创性,通常在无创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5、并发症评估
肝硬化患者需定期排查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内镜检查可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血氨水平升高提示肝性脑病风险。
肝硬化诊断需综合多维度检查,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定期体检、规范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 : 绿豆和薏米煮水的功效
下一篇 : 缓解头疼的有效方法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