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
李石良:针灸针刀,疗法互补
“针灸”与“针刀”只有一字之差,治疗工具也十分相似,但“针刀”更能体现外科属性。由于针刀是“针”与“刀”的复合体,使其在临床治疗中,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毫针的局限。针刀给予机体的影响,除了毫针的刺激作用以外,更多的是刀的切割、剥离等作用,这个变化使过去一大批针灸科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在掌握针刀技术的医生手里做到了“手到病除”,而且痊愈率和可重复性较好。“对于众多的慢性软组织疾病而言,针刀疗法是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
针刀疗法与针灸疗法各有其适应症,针刀疗法的强项在于治疗以慢性软组织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而针灸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机体功能失调类的疾病。看似互不相关,但在有些病种上,这两种疗法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比如在颈源性听力损害的治疗上,医生需要先使用针刀疗法对颈部软组织进行松解,但这种松解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听力损害,后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针灸治疗。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近几年,李石良和他的团队还尝试着将针刀疗法和蝶腭神经节刺激技术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治疗鼻炎的新路。
李石良介绍,推出这种技术源自对鼻炎这种“老大难”疾病的新认识。以往,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大多理所当然地认为鼻腔的炎症是鼻炎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因此消除鼻腔炎症、活血化淤成为医生治疗的主要选择。但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李石良和他的团队认识到,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鼻腔粘膜改变可能才是鼻炎患者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调整支配鼻腔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才是治疗鼻炎的切入点。为此他设计了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技术。
针刀治疗是通过松解颈部的相关结构,从而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而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是准确刺激位于颌面深部的蝶腭神经节,进一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李石良称,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鼻腔的通气功能一般即刻会有所改善。通过治疗,会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能力。重建完成后,慢性鼻炎鼻黏膜的病变就会获得稳定好转。所以,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较好地恢复鼻粘膜正常的神经支配,从而使鼻炎得到有效的治疗,帮助更多鼻炎患者远离烦恼。
“这项技术正在审慎地进行推广。”李石良分析,这样做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颈部、面部的神经和血管复杂。医生在没有解剖学知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诊治,很难完成。所以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他还透露,通常一个疗程需要6次治疗,其中针刀治疗在颈枕部及鼻翼两侧进行,蝶腭神经节刺激术在两侧面颊交替进行,每次治疗间隔1周时间。
“第一次听到‘针刀’,多少有点犹豫。”已患鼻炎20多年的万先生乍一听要接受“针刀”治疗,以为要做个大手术。后来他发现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恐怖。针刀进入人体只是以一种“针”的方式,不需要切开皮肤,而是“刺”进皮肤。针刀扎入到体内后,会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进行极小幅度的切割、分离,这时候它的表现更像是一把刀。只要手法准确,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蝶腭神经节位于颜面深部约5~6厘米处,周围被骨组织包绕,只留一个狭小的缝隙通向面颊部,该神经节是一个梭状的神经组织,其最粗大处的直径约为1.5厘米,针刺时需从面颊部进入,必须在穿经由浅到深的各层肌肉后准确地进入一个只有三个毫米宽的骨缝才能刺激到该神经节。李石良教授称,寻找蝶腭神经节的过程并不容易。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刺中蝶腭神经节取决于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医患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配合,“最快10秒钟左右,一枪命中,但多数情况下要慢慢调针才能找到,大概需要3~6分钟”。对此,万先生感受颇深。他说,有时需要来回抽扎多次,头几次会不可避免感到酸胀,但能知道没扎到部位。刺中时能感觉刺到“鼻子底下那地方”了。再往深处扎,自己可以明显感觉鼻子从里到外,“有根针扎到那地方”。万先生表示,那种感觉并不是疼。“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刚学时,不小心呛到水了。很呛鼻,一窜一窜的。”随后,他感觉呼吸通畅了不少,鼻液也分泌得少了。“李主任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针灸已经扎到位了。可以说,治疗产生了‘正能量’。”
长按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 求医更省时省心
上一篇 : 孟和:救人的神圣和伟大
下一篇 : 孟和:让骨折人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