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发布于 2025/01/11 15:36
发布于 2025/01/11 15:36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因为宝宝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但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皮肤和眼白部分呈现黄色。
胆红素的产生和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胎儿在母体内时,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生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渐分解,产生大量胆红素。同时,新生儿的肝脏酶系统还不够成熟,无法高效地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排泄的形式。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也会增加,进一步加重黄疸。
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内出现,4-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观察即可。但如果黄疸出现得过早如出生后24小时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2周或胆红素水平过高,则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病理性黄疸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喂养次数来帮助宝宝排出胆红素。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按需喂养,每天8-12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则需遵循医生建议的喂养量。多晒太阳也有助于胆红素的分解,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柔和光线,并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皮肤。如果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 : 帕金森就是经络堵塞吗?一文解析
下一篇 :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垂体瘤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