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

马剑文:中国药学发展奖获奖院士先进事迹

复禾健康网:您在以上曾说过,曾有16位院士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马剑文教授:好的,下面我介绍几位获奖院士的简要事迹:1.黄翠芬,女,1996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生物技术药品奖。我国著名的分子遗传学专家,我国基因工程方法研制生物技术药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展了细菌...

复禾健康网:您在以上曾说过,曾有16位院士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马剑文教授:好的,下面我介绍几位获奖院士的简要事迹:

1.黄翠芬,女,1996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生物技术药品奖。我国著名的分子遗传学专家,我国基因工程方法研制生物技术药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展了细菌类毒素的研究,研制成功了四联战伤类毒素和“354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70年代后,积极采用生物技术率先进步致病菌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她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幼畜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一类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她主持的国家“863”溶栓多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指导的尿激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真核细胞表达的研究,分别获1992年及1995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嵇汝运,男,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1941年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从英国回国后研究防治血吸虫病新药“巯锑钠”,对血吸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与课题组人员一起创制了新药二巯基丁二酸钠,证明对锑、砷、汞等多种金属有解毒作用。鉴于南瓜子对寄生虫的抑制作用,将其活性成分“南瓜子氨酸”全合成成功,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重视。“氟哌酸”抗菌作用主要在左旋体,而国内药厂生产的是消旋体,他与合作者研究成功一条不对称药物合成方法。并在国内较早开始了药物定量构效关系及量子化学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国际前沿课题。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等。

3.戴尅戎,男,2001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他是我国著名的骨科和生物力学专家,长期从事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对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及骨折愈合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国内首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一般骨折愈合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对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促进愈合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填补了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空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10余项,在国际骨科界和生物力学界有较高的声望。

4.侯云德,男,2005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195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62年前苏联医学科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从事生物技术创新研究,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αlb型干扰素,为国际首创,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被誉称是中国干扰素之父;创造性地研制多种细胞因子,先后获9项新药证书。SARS流行期间,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对SARS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国际上首先申报专利。构建了我国痘苗病毒天坛基因文库及全序列测定与分析,这是国内第一完成的最大一个生命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生物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发表论文400余篇,著书7本,曾两次连任国际干扰素研究协会理事,享有较高的国际威望;1994年第三届亚太医学病毒大会确认他对医学病毒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授予荣誉奖励;连任三届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7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各1次;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次;何梁何利基金奖。

5.于德泉,男,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1969年在抗疟药的研究中,首次发现过氧键为抗疟的有效基因,他带领的研究组获国家四部委重大贡献集体奖。参与主持了国家攻关课题“人工麝香”的研制,从大量样品筛选出天然麝香功效类似的化合物,研制出与“天然麝香”功效几乎一致的国家一类新药“人工麝香”,该项目的投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麝香资源紧缺问题,获中国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250余篇,编著专著4部,先后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兼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副主编(英文版)《药学学报》编委等职。

  

  (版权声明:本文系复禾健康网独家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长按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 求医更省时省心

专家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