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症状及表现
发布于 2025/01/08 11:44
发布于 2025/01/08 11:44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皮肤和眼睛发黄的一种疾病。这种黄疸通常与溶血性贫血相关,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会被脾脏等器官分解,释放出胆红素。当红细胞被大量破坏时,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无法及时处理,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发黄疸。溶血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感染或药物反应等。
溶血性黄疸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明显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可能呈现茶色或酱油色。部分患者还会感到乏力、头晕、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发热或腹痛。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患者可能伴随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气短等。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免疫性溶血可能伴有脾脏肿大,而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在幼年时期就出现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皮肤和眼睛发黄伴随尿液颜色异常,建议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对于已知有溶血性贫血病史的人群,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