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

姜良铎:生物管道学说基于传统中医理论

【对话背景】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但是历史的沉淀不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有人说,中医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以辩证思维的方式论证人体平衡之法,但是博大精深难以理解和运用;还有人说,中医已经消亡,何必紧抓着历史的辉煌不放,徒增烦恼?但是,也有人说,不!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血肉,是能够引起亿万人民灵魂共鸣的生命之歌。它的发展伴随着中华...

  【对话背景】

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但是历史的沉淀不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有人说,中医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以辩证思维的方式论证人体平衡之法,但是博大精深难以理解和运用;还有人说,中医已经消亡,何必紧抓着历史的辉煌不放,徒增烦恼?但是,也有人说,不!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血肉,是能够引起亿万人民灵魂共鸣的生命之歌。它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壮大,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只有走进它,解读它,将自己融入它的骨血,才能彻底的理解并运用它。我们要去糟粕,取精华,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的更高更远更广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姜良铎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近五十年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战绩”。是否还记得那场犹如噩梦的SARS?在中西方医疗专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他提出的中药方力缆狂澜,为早日结束那场生命博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传统中医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提出了“生物管道学说”和从“状态论治理论”,为人民健康谋福祉。他多次被国家授予荣誉称号,并担任多项中医研究重点项目带头人职务。他培养的中医人才遍布国内中医领域,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中医人生。

【对话嘉宾】

姜良铎:1948年8月出生,陕西米脂人。早年师从陕西名医张学文、郭谦亨教授,1983年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并获中国首届中医专业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卫生部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劳动社会保障部中药社保目录咨询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及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从医三十余载,医术精湛,在发热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以及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显著,素以解决疑难病症而著称。擅长中药、火罐、针灸、点穴、按摩等中医综合疗法;擅长制定医疗决策和健康计划。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主编出版学术著作6部,作为编委出版大型学术著作5部,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多项。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十五攻关、国家教育部、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2003年北京SARS疫情初期亲临一线,拟出防非典方药,是北京地区防治SARS中医药专家协作小组成员、国务院赴北京督察组成员。主持起草《中医药防治SARS技术方案》、《人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主持制定《北京地区流感中医药预防技术方案(草案)》。2005年其“解毒祛湿、益气养阴法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8年安徽阜阳手足口病暴发,大批的患儿经受病痛的折磨。姜良铎身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专家组人员,为患儿制定中医治疗方案,并多次参加各部组织的手足口病研讨会,积极讨论制定预防及治疗方案,指导一线医生的中医临床治疗。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为解除手足口病患儿病痛,促进其康复,切实提高当地的儿科急救医疗水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卫生部领导的表彰。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全球肆虐,姜良铎身为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组成人员,积极投身于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及治疗,亲临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并飞赴福建省中医院参加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会诊及抢救工作,多次参加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讨论会,同专家组讨论制定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提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预防处方。同时参与研制了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金花清感方”,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优势,推进了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领域的发展。同时,其个人因在甲型H1N1流感中突出的贡献,获北京市防治甲流特殊贡献奖。同年获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奖。姜良铎教授已培养了70余名硕博士。并曾多次赴台湾、美国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面对面】

复禾健康网:姜老,您好!您从医四十余年,从一个普通的乡村赤脚医生,到现在全国知名的中医大家,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经验,还创立了多种新理论和新型养生方法,并提出“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生物管道学说。有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所提出的这一生物管道学说理论?

姜良铎教授:“生物管道”这个名词是我提出来的,因为管道确实存在。比如西医的气管、血管、神经以及中医的经络、血脉,这些都是人体内的管道,我将这些管道总结归纳为“生物管道”,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了生物管道学说。要解释生物管道学说的具体内容,中医理论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逐渐认识到,这不是通则不痛的问题,而是“通则不病,痛则有病”的问题。痛代表血脉淤滞,血脉淤滞自然会导致生病。这是什么道理呢?举例说明,人体存在消化管、气管、血管、淋巴管,甚至脊髓中都有血脉运行的管道,如果管道不通畅,消化管堵塞、气管堵塞、血管堵塞,淋巴或者脊髓中发生堵塞,不用我说,大家自然会想到其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将原来的“痛”改成了“病”,称为“通则不病”。因为“痛”只是一个点,“病”则是包含所有疾病。大部分疾病都与血管和管道不通畅有关系,而中医一贯坚持“经络通畅,气血安和,脏腑平衡”,“生物管道学说”及“通则不病”想法的提出,可以说是一个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新思考,并不是我突发异想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复禾健康网独家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长按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 求医更省时省心

专家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