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

田金洲:阿尔茨海默病不同发病年龄分型

前不久电视上曾播出过这样一段公益广告——退休后独自生活的老父亲已经认不出回家探亲的儿子,脾气变得古怪,像小孩子,即使是这样,在外出吃饭时还记得偷偷藏起儿子最爱吃的水饺,等着儿子下班后给他吃。情景催人泪下,唤起了多少人心中对父母的愧疚与反哺之情。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剧中老人记忆退化、性情大变并不是年龄大了所致,而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现在随...

  前不久电视上曾播出过这样一段公益广告——退休后独自生活的老父亲已经认不出回家探亲的儿子,脾气变得古怪,像小孩子,即使是这样,在外出吃饭时还记得偷偷藏起儿子最爱吃的水饺,等着儿子下班后给他吃。情景催人泪下,唤起了多少人心中对父母的愧疚与反哺之情。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剧中老人记忆退化、性情大变并不是年龄大了所致,而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现在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痴呆症已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和家庭和谐。但是因为对此类疾病认识的缺失,致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田金洲教授接受飞华健康网采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青年时师从中国工程院董建华院士和王永炎院士,是第一个把我国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者。金洲教授擅长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和靶向治疗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正常颅内压脑积水、脑梗死、脑供血不足、以及头痛、眩晕、失眠,在脑病学临床、科研和教学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田金洲教授,与我们共同探讨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与治疗。

 飞华健康网:田教授,有人将阿尔茨海默病按照发病的年龄(即65岁前后)分为早老型痴呆和老年型痴呆,请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种疾病?

田金洲教授:这种说法并不专业,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说,阿尔茨海默病按照不同的发病年龄可以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以65岁为分水岭,在65岁之前发病的为早发型患者,在65岁之后发病的为晚发型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这个疾病是个连续谱,患者在55岁前后就有轻微的症状,我们叫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多表现为记忆障碍和其他1个以上认知领域障碍,在大约60多岁之后会进入痴呆阶段。这个时候多有认知领域如记忆、语言、执行、视空间能力等都已损害,而且干扰了日常生活活动、精神行为症状。

谈到AD的发现,早在1906年,德国有一个做病理研究的学者叫做阿尔茨海默博士,工作在法兰克福大学神经研究所。有一天,他在为一个叫D-奥古斯丁患者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该患者的脑部解剖有两处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一个是我们现在称的“老年斑”,还有一个是神经纤维缠结,而死者在去世前已经出现了记忆障碍和认知障碍等症状。1907年,阿尔茨海默博士在德国图宾根召开的德国西南精神病学会上将这项发现公布于众。几年后,他的启蒙老师——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瑞佩林医生在自己主编的《精神病学》教材(第八版)中把阿尔茨海默博士报导的这个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从此奠定了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个疾病单元的临床和病理基础。

目前关于这种疾病的定义,简单地讲,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它有2个很重要的节点,一个是认知损害,还有一个就是神经病变性。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痴呆病有36种,阿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到60%~80%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系飞华健康网独家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长按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 求医更省时省心

专家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