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积极乐观 付出与投入最幸福
发布于 2018/01/31 14:31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01/31 14:31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俊秀
时代决定心态,心态映照时代。社会心态产生于社会个体心理,又以整体的形态存在,进而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前,最新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从社会预期、获得感、幸福感、社会认知等方面对国人心态进行研究、探讨,描绘出当前社会心态“画像”。
预期未来会更好
随着社会发展、财富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每个人都在意自己的社会地位、阶层。我们的研究发现,“主观社会阶层”(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据位置的感知)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呈现逐渐上移的特点。当前的人群中存在低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下层”,将自我定位为“弱势群体”。这其中包括一些按照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应该归属于更高阶层的人。
调查中,1代表社会的最底层,10代表社会的最上层,由调查对象填写自己目前处于哪个等级。统计发现,认为自己处于下层的占11.9%,认为自己处于中等偏下的占37.7%;认为自己处于中层的占40.5%;认为自己是中上层和上层的分别占7.9%和2.1%。总的来看,人们对现在社会阶层与过去相比的变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势。在预期自己5年后的社会阶层时,人们以中层偏中上层为主;而预期自己下一代时,认为会处于社会中上层和上层的人占多数。可见,虽然看低当下和过去的自己,但国人对未来和下一代充满期望。
需要指出的是,自认为地位低的民众的不安全感、不公平感更高,社会信任程度更低,社会支持感也更少,这一切都影响了幸福和进步。建议自觉处于底层的人不要小看自己,一要正确看待目前的地位,二要展望未来、付诸努力。
老少的幸福感更强
从年龄看,不同出生年份的人,其幸福感存在着显著差异。我们的研究显示:“00后”主观幸福感较高,“90后”最低,而后逐渐上升,“40后”的主观幸福感基本和“00后”持平。分析其原因,“00后”正处在学生阶段,没有太多生活压力,整体比较幸福。
“90后”“80后”“70后”普遍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职场责任,幸福感容易被现实磨灭。“60后”“50后”和“40后”,这部分人已达到退休年龄,基本过上颐养天年、儿孙绕膝的生活,幸福感相对较高。22669个城市居民数据的分析显示,女性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大多数男性评价自己时,认为既不觉得幸福也不觉得不幸福;而大多数女性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受处于“中立”和“比较幸福”之间。在区域分布来看,东北和华东地区的居民幸福感最高,显著高于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
年轻人更惧死亡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强调生命最后时刻的尊严。如何理性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在死亡态度上存在差异。总体趋势表现为较年轻群体的死亡恐惧相对较高,“60后”群体的恐惧感有所下降。对死亡的接纳态度上,“90后”对死亡接纳较低,随年龄的增长接纳性不断提高,而老年人对死亡接纳性又有所降低。年轻人死亡焦虑较高可能与担心死亡过程孤单、没有人会记起他、不知道死后会是什么世界等有关。老年人因身体健康问题、亲人朋友离世等,死亡焦虑有所增加。
全心投入最容易幸福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有的人通过追求更高的目标来获取幸福,有的人认为及时行乐才能抓住幸福,还有的人不论做什么都全身心投入,感觉时间飞逝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活在当下、心无旁骛最容易得到幸福。当为某项工作、任务全心全意付出、投入时,人们会体验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无论付出的结果如何,这种投入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幸福感。这个结果对我们的启示是:为了增加幸福感,应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付出和投入的过程中。
与其抱着不得不工作的念头,或者三天两头换工作,不如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用心过生活,对每一件正事都全心投入,坦然接受结果,获得平静、心安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生儿育女:妈妈和孩子应该怎么吃
下一篇 : 说话心里有根弦 泼凉水的人不受欢迎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