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传谣自己不知道难以辨真假

发布于 2018/02/01 16:04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 昕

我们的长辈们和中国其他700多万老人一起,构成了中老年微信大军,他们为我们送来源源不断的关心和鼓励的同时,也常发来一些让人避之不及、哭笑不得的“提醒”与“关怀”。无论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愿相信那是谣言。不少人很纳闷,为啥老爸老妈就是“固执”地相信、转发那些一看就很假、很荒谬的消息呢?

认知能力下降。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会影响人们处理、分析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认知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45岁以后。因此,一些中青年人稍加理性判断就能分析出逻辑漏洞的文章,老年人往往不能调动足够的认知资源来判定真假。

同时,因为身体及认知机能的下降,死亡焦虑加深了他们保持健康的需求。如此一来,谣言便获得了生长蔓延的温床。

传播“正能量”。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比年轻人更多,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感更高。这是因为,虽然老年人易受身体机能、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但他们会主动调节心态,去关注那些让人感到开心的事,回避让人不开心的信息,使正面情绪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就是他们喜欢转发“伪鸡汤”的原因。

热爱集体,发挥余热。老年人对于社会人际关系比年轻人有更强烈的渴求。他们倾向于在关系中寻求“被需求感”“群体认同感”来提高幸福感。各种伪“中央紧急通知”“爱国倡议书”之所以能获得众多老年人点赞和拥趸,一方面是因为这会满足他们的被需求感,提高自信和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从进化心理的角度看,相比于轻人传递个体基因的需求和动机,老年人更倾向于族群基因的保存和延续,因而关乎族群利益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他们关注。同理,一些具有鼓动性的“标题党”,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转发出去你就能救一条命”“为了家人的福气一定要转”等,也能激起他们的被需求感和族群认同感。

了解了背后机制,也就不难理解老年人看似令人费解的传谣行为了。虽说每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过多干预和评头论足,但若长辈信谣、传谣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和健康,我们还是很有必要耐心向其解释、辟谣。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