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大伯查出胃癌晚期,拒绝化疗,坦言:癌症治不好,不想白花钱

发布于 2025/04/15 16:48

59岁大伯查出胃癌晚期拒绝化疗,他的选择值得深思

"查出来就是晚期,治也白治,不如把钱留给孩子们。"

59岁的张伯拿到胃癌晚期诊断书时,平静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子女们红着眼眶劝他接受治疗,他却摆摆手说:"我这把年纪了,不想遭那个罪。"

这样的选择在肿瘤科并不少见。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有人选择倾家荡产搏一线生机,也有人像张伯这样选择"放弃"。这背后,藏着太多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癌症晚期到底要不要治?

医学上有个词叫"过度医疗",指的是对不可能治愈的患者进行激进治疗。就像给漏水的房子不停刷漆,既改变不了坍塌结局,又徒增痛苦。

晚期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确实不乐观,但现代医学的姑息治疗能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比如精准止痛、营养支持这些手段,既不折腾人,又能缓解症状。

二、不化疗不等于放弃生命

张伯拒绝的是化疗,不是所有医疗帮助。他后来接受了中医调理和止痛治疗,状态反而比那些强忍化疗副作用的病友更安稳。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舒缓疗护"团队,他们不主张插满管子的抢救,但会帮患者控制疼痛、恶心这些折磨人的症状。这种"带瘤生存"的模式,正在被更多患者接受。

三、治病的钱该不该省?

张伯的顾虑很现实:一场化疗几万块,可能只是延长几个月生命。但要是把这钱留给孙子读书,能改变孩子一辈子。

这种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有位肿瘤科医生说得好:"医疗决策要考虑三个维度——医学上的可行性、家庭的经济承受力、患者本人的意愿。"

四、比治疗更重要的是体面

见过太多晚期患者最后的日子:插着胃管说不出话,全身浮肿得认不出模样。这些画面让张伯坚定地说:"我要走得干净利索。"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会提前立"生前预嘱",写明不要创伤性抢救。这种对生命终局的规划,其实是对尊严的坚守。

给癌症家庭的实用建议

关于治疗选择

1、多问几家医院,别被个别医生观点左右

2、把治疗方案按"效果/痛苦/费用"列个清单比较

3、70岁以上老人要重点评估身体耐受度

关于医疗费用

1、城乡居民医保能报销50%-70%基础治疗费

2、特殊门诊待遇别忘了申请

3、公益组织常有靶向药援助项目

关于心理建设

1、不要用"孝顺"绑架患者接受痛苦治疗

2、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全家人的情绪管理

3、完成患者心愿比延长生命更重要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选择都值得尊重。与其争论对错,不如思考:当我们自己面临这一天时,想要怎样的谢幕方式?或许,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