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可能有寄生虫的水产品最好别经常吃

发布于 2018/05/11 14:26 复禾健康

现在随着肉制品消费的多样化,水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比如鱼虾、海产品等,因为肉质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你知道吗?由于水环境的多样性,常常这些水产品往往携带大量的寄生虫,当经常食用后往往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么还有哪些水产品有寄生虫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牛蛙——裂头蚴感染

不正确地食用蛙类、蛇类,形如喝蛇血,吞蛇胆,吃凉拌蛇皮,或者误饮了被带虫剑水蚤污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头蚴的感染。此外,由于相信蛙肉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有些人会用生蛙肉敷在伤口或者皮肤脓肿上面。这种行为为裂头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另外,有些人还有生吞蝌蚪的“奇特”饮食爱好,这也容易造成感染。人体并非迭宫绦虫或是裂头蚴的适宜宿主,但它们却可以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尤其是裂头蚴,能在人体不同部位间穿行,可能带来的损伤遍布全身。

安全食用法则:高温彻底煮熟。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

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有研究表明,-20℃冷冻2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条件下冷冻24小时更为稳妥。

2、黄鳝——棘颚口线虫感染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从超市购买的47个样品中,13个被感染,比例接近30%。如果被感染的鳝鱼或者其他鱼类没有被充分加热而吃掉,这些成熟的幼虫就会进入人体,导致“颚口线虫病”。它们在人体内游走不定,感染者就表现出游走性皮下肿块。一旦被感染,可能在几年之中都会间歇性复发。

在中国,鳝鱼一般都会经过深度烹饪才食用,所以因为吃鳝鱼而感染颚口线虫病的病不多。但是,鸡、鸭也会吃剑水蚤,野猪、猫、狗等动物可能吃被感染的黄鳝、青蛙或者其他鱼类,然后也被感染。

安全食用法则:要防止“虫从口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食物进行充分的加热烹制。具体要烹制到何种程度,疾控中心的建议是将食材(以鱼肉为例)加热到食材内部温度为63℃以上。而国内研究人员则建议将食材在70℃的高温下加热4~5分钟。

3、海鱼——异尖线虫感染

被异尖线虫感染的海水鱼种类颇多,其中的食用鱼有如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海鲈鱼、鳕鱼、带鱼、海鳗、石斑鱼、鲱鱼、真鲷等等。此外,不属于鱼类的乌贼也是异尖线虫的宿主之一。在海鱼的体内,异尖线虫发育成为具有感染性的第三期幼虫,然后通过海鱼被吞食这个过程进入海洋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内。

相较于海洋哺乳动物这个最终宿主,人类并非异尖线虫的最佳寄生环境,因为异尖线虫的第三期幼虫无法在人体内继续发育为成虫,但是它依然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安全食用法则:杀死异尖线虫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温,但是为了保持鱼肉的食用价值,目前仍然以冷冻法为主。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二、寄生虫病的饮食原则

1、食物煮熟慎防寄生虫

一般情况下,寄生在人体内的一些成虫吃药就可驱除,但寄生虫的幼虫一旦进入人体的脑、肝、肺或心脏等处,则很难治疗。

淡水鱼虾与华支睾吸虫病

有些民间说法并不科学,如“生吃螃蟹活吃虾”就是不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淡水鱼虾中有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寄生,可使人得华支睾吸虫病,也叫肝吸虫病,其症状表现如同肝炎,所以淡水鱼虾一定要做熟了吃,像生鱼片之类的生吃法并不科学。

螺肉生吃不科学

一些螺体内有寄生虫存在,由于寄生虫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有所不同。玛瑙螺不宜生食,生吃可使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间歇性嗜睡或昏睡。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头、躯干、四肢等知觉异常,如烧灼、麻木、疼痛等;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视力障碍、失明。

2、如何避免食用到寄生虫

寄生在肉类等食品中的寄生虫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到的,避免食用到含寄生虫的食物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较生僻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如蛇、果子狸等本不属于日常餐桌的动物性食品携带寄生虫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您在饮食上不要有“猎奇心理”。在食物的选择上,不要追求“新”、“奇”、“怪”,常见食物足可以补充日常所需营养;二是只吃“熟食”。特别是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建议热加工至熟透再食用,生吃、加工至半生不熟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生鱼片等生食是否能够食用取决于其养殖环境和加工过程是否安全、达标。

结论:看了以上内容,有些人可能会有些害怕。可以说上面列出的水产品每一样我们都吃过,那么是不是说明身体内就已经有寄生虫了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寄生虫寄宿也要一定的特殊条件,食用了带有寄生虫的食物不表示我们就会被感染。另外,如果要确诊,还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如出现不明原因皮下包块或者发烧、疼痛等原因,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