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发布于 2025/02/17 08:27

围术期需要监测生命体征、血液指标和器官功能,以确保患者安全并预防并发症。监测项目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电解质水平等,具体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健康状况调整。

1、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是围术期最基本的监测指标。心率异常可能提示心律失常或血容量不足,血压波动可能反映麻醉深度或失血情况。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呼吸抑制或低氧血症。体温监测则能预防术中低体温或发热,尤其是长时间手术或儿童患者。

2、血液指标监测

血常规、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是围术期重要的血液监测项目。血常规可评估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失血。电解质如钾、钠、钙的平衡对心脏功能和神经肌肉活动至关重要。凝血功能监测有助于预防术中出血或血栓形成,尤其是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3、器官功能监测

尿量是评估肾脏灌注和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在0.5毫升/公斤以上。肝功能监测包括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特别是肝胆手术患者。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可评估心脏功能和氧合状态,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尤为重要。

4、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通过脑电图或双频指数BIS评估,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麻醉过深可能导致循环抑制,过浅则可能引发术中知晓。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反应,麻醉医生会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5、术后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监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调整镇痛方案。有效镇痛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期活动。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局部麻醉可提高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围术期监测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医护人员需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健康状况和麻醉方式,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指标,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预后。术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和疼痛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并采取干预措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