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仅表现为尿检异常,重者可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蛋白尿水平、是否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下降等因素相关。
1、病理分型:
根据肾活检结果可分为轻微病变型、局灶节段增生型、弥漫增生型和新月体型。其中新月体型预后最差,约50%患者可能在数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病理改变越重,对激素治疗反应越差,需更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
2、蛋白尿程度: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克提示肾小球损伤较重,持续超过3.5克则达到肾病综合征标准。大量蛋白尿会加速肾小球硬化,需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必要时需加用免疫抑制剂。
3、高血压:
合并持续性高血压者肾脏预后较差,血压超过140/90mmHg会加重肾小球内高压状态。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
4、肾功能损害:
血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属于不良预后因素。急性肾损伤多与新月体形成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常提示不可逆肾纤维化。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公斤体重每日不超过0.8克。
5、复发频率:
反复发作的紫癜伴肾损害提示疾病活动度高,约30%患者会在感染或接触过敏原后复发。复发次数超过3次者更易进展为慢性肾病,建议长期随访尿常规和肾功能。
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动物蛋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紫癜复发,但需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触可疑过敏原后及时服用抗组胺药物。儿童患者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成年患者应每年评估心血管风险。出现水肿、尿量减少或血压骤升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