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通过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牙周炎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石刺激、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是清除菌斑牙石的核心手段,需每3-6个月定期进行。配合巴氏刷牙法及牙线使用可控制菌斑再生,超声波洁牙能有效去除龈下3毫米内的结石。对于轻度牙周炎,基础治疗可使牙周袋深度减少1-2毫米。
2、药物治疗:
米诺环素缓释凝胶可局部作用于牙周袋,抑制厌氧菌生长。甲硝唑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能控制中重度感染,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可改善牙龈出血。药物治疗需在牙周清创后配合使用,疗程一般持续2-4周。
3、手术治疗:
翻瓣术适用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毫米的病例,通过直视下清创促进组织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采用生物膜隔离上皮细胞,选择性促进牙周膜细胞生长。对于骨缺损严重者,可联合骨移植材料进行牙槽骨重建。
日常建议选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采用改良Stillman法刷牙。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牙龈。戒烟可显著降低牙周炎复发风险,定期口腔检查应保持每年1-2次。餐后使用冲牙器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修复能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