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皮肤出现这些变化要当心!最近门诊遇到好几位患者,都是因为身上突然长出水泡样的皮疹来就诊。有位阿姨说刚开始以为是过敏,涂了药膏不见好,后来水泡越来越多,疼得晚上睡不着觉。这种病医学上叫带状疱疹,民间俗称"蛇缠腰",50岁以上人群特别容易中招。
一、为什么50岁后容易得带状疱疹
1、免疫力自然下降
人体免疫系统从50岁开始明显衰退,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减弱。年轻时感染过的水痘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里,等到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被激活。
2、神经修复能力变差
年龄增长导致神经修复速度变慢,病毒对神经的损伤更难恢复。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患病后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
3、慢性病影响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增加发病风险。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的2-3倍。
二、带状疱疹的4个典型症状
1、皮肤刺痛感
发病前1-5天,患处会出现灼热感或刺痛感,很多人误以为是肌肉拉伤。
2、成簇水泡
红色皮疹迅速发展成绿豆大小的水泡,沿着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最常见于胸背部。
3、剧烈神经痛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人形容像"刀割"、"电击",夜间疼痛会加重。
4、可能伴随低烧
部分患者会出现37.5-38℃的低烧,伴有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4个科学应对方法
1、72小时内用药最关键
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常用药物需要遵医嘱服用7-10天。
2、疼痛管理很重要
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严重病例需要联合使用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
3、保持皮疹清洁
水泡未破时可以用冷毛巾敷,破溃后要预防感染,避免抓挠。
4、接种疫苗预防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超过90%,建议50岁以上人群接种。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休息
急性期要多卧床,避免劳累加重症状。
2、营养要跟上
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帮助神经修复。
3、避免传染他人
水泡结痂前要避免接触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特别是没出过水痘的儿童。
4、警惕后遗神经痛
约10%-30%患者会出现持续数月的神经痛,要及时复诊治疗。
带状疱疹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那种疼痛真的让人苦不堪言。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如果家里有长辈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刺痛,一定要及时就医。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符合条件的建议尽早接种疫苗,别等疼起来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