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典型体征包括患肢短缩、内收内旋畸形、弹性固定等。
1、髋部疼痛:
髋关节后脱位时关节囊和周围韧带撕裂,导致剧烈疼痛,疼痛多集中于腹股沟区及臀部,任何尝试活动患肢的动作均会加重痛感。患者常采取被动体位以减轻疼痛,可能伴随局部软组织肿胀。
2、下肢畸形:
典型表现为患肢短缩并呈内收内旋状态,膝关节轻度屈曲,足尖偏向健侧。这种畸形由股骨头脱离髋臼后,受髂股韧带和肌肉牵拉所致,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3、活动受限:
患侧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完全丧失,由于股骨头卡压在髋臼后方,患者无法完成屈曲、外展等动作。尝试旋转患肢时可感受到明显阻力,呈现特征性弹性固定现象。
4、神经症状:
约10%-20%病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表现为足背屈无力、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这与脱位的股骨头直接压迫坐骨神经或牵拉神经根有关,需急诊处理以避免永久性功能障碍。
5、伴随损伤:
高能量创伤导致的髋关节后脱位常合并髋臼后壁骨折,X线可见关节间隙增宽及股骨头异常移位。严重者可能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通过MRI评估血供情况。
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应立即制动患肢,用枕头垫高下肢保持屈髋体位,避免自行复位操作。转运过程中需固定骨盆与下肢,急诊就医后需完善X线及CT检查明确是否合并骨折。复位后3个月内禁止负重,康复期可进行髋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日常需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风险,定期复查评估股骨头血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