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之后肌肉酸痛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5/19 15:32

运动后肌肉酸痛可能由乳酸堆积、肌纤维微损伤、炎症反应、电解质失衡、延迟性肌肉酸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补充营养、适度拉伸、冷敷缓解、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酸堆积:

高强度运动时肌肉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当清除速度低于生成速度时会在肌肉内蓄积。乳酸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感,通常运动后1-2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内自行消退。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饮用碱性水帮助中和。

2、肌纤维微损伤:

离心收缩运动易造成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肌膜完整性受损后钙离子内流引发疼痛。多见于力量训练后24-72小时出现,伴随肌力下降和局部肿胀。补充乳清蛋白和支链氨基酸可促进修复,使用筋膜枪放松需避开急性期。

3、炎症反应:

肌肉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释放,刺激痛觉神经末梢产生酸痛。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应答有关,常见于训练量突增时。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可能影响肌肉超量恢复,建议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

4、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导致钠钾镁流失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引发痉挛性疼痛。长时间耐力运动后易发生,伴随乏力或抽筋症状。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效果优于纯水,香蕉、紫菜等食物可预防电解质紊乱。

5、延迟性酸痛:

正式名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多在运动后24-72小时出现,与结缔组织损伤和痛觉敏感化有关。常见于初次尝试新运动模式或中断训练后恢复锻炼时,5-7天可自愈。渐进式增加运动强度是有效预防措施。

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含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三文鱼搭配蓝莓,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采用动态恢复代替完全休息,48小时后进行低强度骑车或游泳可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酸痛肢体,使用薰衣草精油泡浴放松。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尿液变色等异常,需排查横纹肌溶解症等病理性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