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不容忽视

发布于 2018/09/19 17:50 复禾健康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哪些?血小板是人体中不可缺少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血小板,那如果受伤流血就会是致命性的。那血小板减少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因为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一般都是比较隐藏的,而有些人也不会太在意,受伤后流血不止也不会有太多的考虑,考虑会不会是因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血小板,还有它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血小板的危害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如下:

1、粘膜出血。血小板的减少,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

2、出血不止。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无法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无法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凝固。

3、易发生紫癜。血小板的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

4、消化道出血。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吐血、咯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什么疾病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慢性肝炎等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有些患者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出现相应的典型症状。因此,疑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常规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筛查试验。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HIV感染后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阶段。

3、抗磷脂综合征:也可先出现血小板减少,以后才出现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阳性、血栓栓塞、流产等其他表现。

4、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直接破坏血小板,骨髓抑制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能造成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和其它的药物,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使血小板减少。通常起病较急,出血较重,但停药后出血症状大多很快消失,而且激素治疗往往起效较快。

以上是关于“血小板减少的危害”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有很多种疾病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时间出现,所以当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时,一定要做对症的身体检查,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避免服用一些不正当药物,会严重破坏体内血小板,加重血小板减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