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长期不愈合可通过清创处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感染、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不良、糖尿病、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清创处理:
伤口存在坏死组织或异物会阻碍愈合,需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清创。感染性伤口需配合使用抗菌敷料,慢性溃疡可能需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清创后保持伤口湿润环境更利于上皮细胞迁移。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口服药物,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生长因子凝胶可促进细胞增殖,糖皮质激素软膏适用于炎症性伤口,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3、营养支持:
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维生素C参与羟化酶反应,锌元素缺乏会导致上皮再生延迟,建议通过鱼肉、鸡蛋、猕猴桃等食物补充。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营养制剂干预。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8.9mmol/L会抑制白细胞功能,需调整胰岛素用量。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需改善微循环,如使用西洛他唑等药物。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评估用药方案,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需控制原发病。
5、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可增加局部血流速度,超声波能促进生长因子释放,每周2-3次治疗为宜。压力疗法适用于静脉性溃疡,功能性敷料可维持适宜温湿度。深度伤口需分层缝合或皮瓣移植,需由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指征。
日常需每日观察伤口渗液颜色与量,更换敷料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损伤新生组织。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卧位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饮食增加优质蛋白与深色蔬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增多或伤口边缘发黑,需立即就医排查骨髓炎等并发症。适当进行患肢非负重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伤口牵拉或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