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有什么早期症状?

发布于 2018/10/26 16:38 复禾健康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哮喘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疾病,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那么哮喘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哮喘有什么早期症状:

1.1、咳嗽

病人在初期的时候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咳嗽,常常是夜间、清晨以及运动过后会尤其的显着,即使是采用了抗生素治疗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典型的哮喘表现。

1.2、气短

这种症状主要是指的患者的呼吸常常感觉到很困难。要是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那么只会表现在运动的时候或者是进行了较大体力活动的时候,常常感觉自己的气量不够,总是胸闷的厉害;但如果患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那么患者即使是在安静的时候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常常都不能平卧,只有坐着的时候才会稍感通畅。

1.3、其他症状

如患者在吸入一些致敏源之后,如灰尘以及动物的毛发等物质都可以引起患者的器官出现过敏反应。这个时候患者就通常都会出现眼睛鼻子发痒以及皮肤过敏等症状表现。

2、哮喘有什么并发症:

2.1、猝死

猝死是支气管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因其常常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2.2、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据统计,哮喘约有半数系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诱发。由此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干扰,容易继发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2.3、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由于哮喘发作,缺氧、摄食不足、脱水,心、肝尤其是呼吸和肾功能不全,常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些均是影响哮喘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2.4、气胸和纵隔气肿

由于哮喘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慢性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应用机械通气时,气道和肺泡的峰压过高,也易引起肺泡破裂而形成气压伤,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2.5、呼吸衰竭

严重哮喘发作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

3、哮喘要注意什么:

3.1、衣

随时增添衣服,以防感寒发病。在衣料的选择上,羊毛内衣、鸭绒背心、动物毛皮衣物及晴纶、涤纶、维棉等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故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

3.2、食

一般鲜海鱼、虾、蟹、秋茄等均易引起过敏发喘,哮喘患者应避免食用。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凉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笋等。

3.3、住

哮喘多在夜间发作,因此患者卧室既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又要保持空气流通。刚用油漆喷涂的房间不能立即进住,至少应开门窗流通一周,以防接触过敏。

3.4、行

患者应注意运动和耐寒锻炼,若身体许可,还可坚持用冷水擦身,持之以恒,可以增强免疫御寒能力,减少感冒和哮喘发作。

哮喘的发病原因:

1、启动因素--免疫学机制

机体的免疫系统启动并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当变应原(花粉、气味、感染、药物等刺激)进入人体后,产生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变态反应,使人体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

2、本质--气道炎症

气道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大量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并分泌多样化、大量的介质和细胞因子,这些物质不断的相互作用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痉挛、分泌物增多。

3、重要因素--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遗传因素、多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损害、神经末梢裸露等原因导致气道在受到变应原刺激后出现过强、过早的收缩反应。

4、重要环节--神经机制

情绪波动可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变化,导致P物质、神经激肽分泌过多,引起哮喘症状。

哮喘如何预防?

1、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初次诱发约95%以上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所以防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防治哮喘发作至关重要的措施。

2、防止接触过敏原

可以通过详细了解病情、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找到过敏原,采取避、忌、替、移四字方针。尽力避免接触一切可疑或已知的过敏原。

3、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以减少或防止呼吸道感染,从而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性的形成。平时,多运动、多喝水,能够有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

4、注意补充蛋白质

一日三餐宜定时定量吃饱,消化功能薄弱的宜少吃多餐。含脂肪的动、植物油脂,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肝脏、鸡蛋、家禽、大豆及其制品等也要适当摄取。高蛋白食物,有助于气管炎症修复,增强抗病能力,更要补足。

其实多数哮喘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后,很快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肺功能也会逐步得到改善。提示所有哮喘患者: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变更,药物的减量、停用,都应该在一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决定,否则很可能导致前期治疗效果的丧失和疾病的加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