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18/09/25 15:53 复禾健康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会听说巨幼细胞性贫血呢,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贫血症状呢,想必大家都是比较陌生的吧,但是这个疾病在我们生活中却是不能忽视的哦,它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可是很大的。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发病原因如下:

1、叶酸摄入吸收不足

(1)摄入不足 叶酸每天的需要量为200~400µg。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特别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及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 妊娠期妇女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400~600µg。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可发生叶酸缺乏。

(3)药物的影响 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叶酸的影响机制不明,可能是增加叶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约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叶酸在肠内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 先天性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患者,常在10岁左右才被诊断。有些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现急性叶酸缺乏。

2、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1)摄入减少 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约为2~5mg,每天的需要量仅为0.5~1µg。正常时,每天有5~10µg的维生素B12随胆汁进入肠腔,胃壁分泌的内因子可足够地帮助重吸收胆汁中的维生素B12。故素食者一般约需10~15年才会发展为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常会有维生素B12缺乏。由于有胆汁中的维生素B12的再吸收(肠肝循环),这类患者也和素食者一样,需经过10~15年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故一般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而致巨幼细胞贫血者较为少见。

(2)内因子缺乏 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全胃切除术后和恶性贫血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患者常有特发的胃黏膜完全萎缩和内因子的抗体存在,故有人认为恶性贫血属免疫性疾患。这类患者由于缺乏内因子,食物中维生素B12的吸收和胆汁中维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碍。

(3)严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 这类患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这是因为在空肠内维生素B12-R蛋白复合体需经胰蛋白酶降解,维生素B12才能释放出来,与内因子相结合。这类患者一般在3~5年后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由于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及时补充胰蛋白酶,故在临床上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的并不多见

(4)细菌和寄生虫 小肠内存在异常高浓度的细菌和寄生虫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为这些有机物可大量摄取和截留维生素B12。小肠憩室或手术后的盲端襻中常会有细菌滋生以及肠内产生的鱼绦虫,都会与人体竞争维生素B12,从而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5)先天性转钴蛋白Ⅱ(TCⅡ)缺乏及接触氧化亚氮(麻醉剂)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血浆转运和细胞内的利用,亦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症状:

(1)一般表现:多见于婴幼儿,以6个月~2岁者多见,起病缓慢。多呈虚胖,或伴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稀疏发黄,严重病例可有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2)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者占大多数。皮肤蜡黄,睑结膜、口唇、指甲等处苍白,偶有轻度黄疸,疲乏无力。常伴有肝脾大。

(3)神经精神症状:维生素B12缺乏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可出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嗜睡、少哭不笑、不认亲人、智力发育、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此外,重症病例还可出现头部、肢体、躯干或全身不规则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有神经精神异常。

(4)消化系统症状:常较早出现,如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腹拷。舌炎、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回事?现在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得了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后皮肤感觉功能有可能会失调,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相当的敏感,有时候大热天的都会觉得冷。另外,此病还可以让一下男性的病人男性性征减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