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滑膜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发热及晨僵。滑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创伤、感染、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1、关节肿胀:
滑膜炎症导致关节液分泌异常增多,表现为脚踝周围软组织膨隆,皮肤紧绷发亮。急性期肿胀进展迅速,慢性期可能伴随滑膜增厚。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减轻渗出,严重时需穿刺抽液。
2、疼痛:
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或按压时加剧,休息后稍缓解。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是主要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同时需排查是否合并痛风石或类风湿结节。
3、活动受限:
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及疼痛反射性抑制导致踝关节屈伸障碍,严重时出现跛行。早期以被动活动受限为主,后期可能因滑膜粘连形成机械性阻碍。关节功能锻炼应在炎症控制后循序渐进开展。
4、局部发热:
炎症反应使局部血管扩张,触诊可发现患处皮温高于对侧,常与红肿并存。细菌性滑膜炎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但感染性滑膜炎需禁用热疗。
5、晨僵:
晨起时关节僵硬感超过30分钟,活动后逐渐减轻,提示存在慢性炎症。类风湿性滑膜炎晨僵更显著。需与骨关节炎鉴别,后者晨僵通常短于20分钟。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滑膜炎。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急性期可使用护踝固定,恢复期进行踝泵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需考虑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