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19 10:39
发布于 2025/05/19 10:39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寒战、活动受限、脓液形成及全身中毒症状。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感染初期患处皮肤发红、肿胀明显,触摸有灼热感,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轻微触碰即可引发剧烈疼痛。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患者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9-40℃,伴有寒战、出汗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呈弛张热型,使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很快回升。这是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受累肢体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患者常保持特定体位以减轻疼痛。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假性瘫痪,拒绝活动患肢。这与炎症累及骨膜及周围软组织,肌肉保护性痉挛有关。
病程进展至1-2周时,骨髓腔内压力增高,脓液可穿透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局部出现波动感,皮肤发亮变薄,最终可能自行破溃形成窦道。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形成。
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表现。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血沉明显增高。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以减轻肿胀。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多食用鸡蛋、鱼肉、牛奶等优质蛋白,配合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急性期过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局部症状,出现高热不退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喂奶期间乳房一边大一边小怎么办
下一篇 : 高血脂和脂肪肝之间有什么关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