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寄生虫病的症状主要有叮咬处红肿、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皮疹瘙痒、器官损伤等表现。
1、叮咬处红肿:
虫媒寄生虫通过叮咬传播时,局部皮肤常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蚊子传播的疟疾在叮咬处可能形成瘙痒性丘疹,蜱虫叮咬后可留下中心坏死的特征性红斑。这类症状通常持续3-7天,伴随寄生虫侵入体内。
2、发热寒战:
疟原虫、巴贝斯虫等血液寄生虫常引起周期性高热伴寒战,体温可达40℃以上。发热间隔时间与寄生虫生命周期相关,如间日疟每48小时发作一次。发热期多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3、淋巴结肿大:
丝虫病、黑热病等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丝虫病可见腹股沟淋巴结炎,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易引起脾脏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
4、皮疹瘙痒:
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时引起尾蚴性皮炎,表现为点状红斑和剧烈瘙痒。疥螨感染会在指缝、腕部形成灰白色隧道样丘疹。这类皮疹夜间瘙痒加重,抓挠可能导致继发感染。
5、器官损伤:
晚期寄生虫病可造成特定器官损害。日本血吸虫引起肝纤维化,肺吸虫导致咳嗽咯血,脑囊尾蚴病可能诱发癫痫。器官损伤症状出现时往往提示感染已持续较长时间。
预防虫媒寄生虫病需做好防虫措施,在疫区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避免在黄昏时段暴露皮肤。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用生水,食用彻底加热的肉类。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皮肤异常时应尽早就医,进行血液涂片、血清学等寄生虫特异性检测。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定期消杀蚊虫滋生地,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