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苷类抗生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害、平衡障碍及肾功能损伤。这类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累积、疗程延长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损伤。
1、耳毒性:
氨基苷类抗生素可破坏内耳毛细胞,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或耳鸣,逐渐发展为全频听力丧失。前庭毒性可引发眩晕、恶心及步态不稳,老年患者或长期用药者风险更高。一旦出现症状需立即停药,必要时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辅助治疗。
2、肾毒性:
药物通过肾小管蓄积损伤肾脏,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及血肌酐升高。脱水状态或合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会加重损害。用药期间需监测尿常规与肾功能,轻度损伤停药后可逆,严重者需血液净化干预。
3、神经肌肉阻滞:
大剂量静脉给药可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引发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暂停。多见于麻醉术后或重症肌无力患者,需备好钙剂与新斯的明等拮抗药物。给药速度需严格控制,避免与肌松剂联用。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出现皮疹、药物热等轻度过敏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皮试阳性者禁用。发生速发型过敏需立即肾上腺素抢救。
5、电解质紊乱: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与利尿剂联用时风险增加,需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补充。
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跌倒。饮食需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用药超过7天必须监测听力与肾功能,孕妇及儿童慎用。若出现耳鸣、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