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中医样辨证施治?
发布于 2018/11/12 13:28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18/11/12 13:28 复禾健康
重症肌无力在中医属于“痿证”范畴。中医治疗讲究整体和辨证,对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的疗效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中医认为,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基本病机为气血、精髓亏损,不能濡养肌肉筋脉,久病脉络瘀阻是发病的关键。治疗上以扶正补虚为主。病因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病毒感染、免疫受损后血管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人体血液对皮肤、神经元、肌纤维等的支持和供养功能受损,上述组织、系统的细胞结构病变甚至坏死,功能病变,引发肢体肌无力、肌疼痛等症状。因此要以上疾病,必须能够改善血运,消炎、有效激活和修复坏死细胞和组织。
1.脾胃虚损眼睑下垂,四肢痿软乏力,纳差,便溏,舌淡红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2.脾胃虚损之兼证兼肝血不足者,复视、斜视明显。兼肾虚者,抬颈无力,腰背酸软,阴虚者,口干咽燥;阳虚者,夜尿多。兼心血不足者,心悸,失眠,夜寐多梦。兼胃阴虚者,口干,苔剥。兼痰湿壅肺者,胸闷、气促。兼湿者,苔白厚或白浊。兼痰者,咳嗽痰粘。兼瘀者,舌暗红,尖边有瘀点、瘀斑,脉涩。兼外邪者,鼻塞流涕,喉痒咽痛,脉浮等。
3.大气下陷症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气息将停、危在顷刻等肌无力危象。
对于本病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之旨,当以补脾益损、升阳举陷为治疗大法。此外,本病毕竟有先天不足,精血虚损;况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生,故亦应兼顾养血益精以固肾。至于肌无力危象,则以标证为主要矛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于兼证的处理,则可随证加减,灵活变通。
上一篇 : 【科普知识】什么是面肌萎缩
下一篇 : “面肌萎缩、面肌瘫痪、重症肌无力”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