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月经失血、妊娠需求增加、慢性失血等原因引起。
1、铁摄入不足:
日常饮食中富含铁的食物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铁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长期素食或节食减肥人群易出现铁储备不足。
2、铁吸收障碍:
胃酸缺乏、胃肠道手术后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可能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慢性腹泻、乳糜泻等肠道疾病会导致铁流失加速,伴随腹胀、脂肪泻等症状。
3、月经失血:
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会造成铁持续丢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经血量大、经期超过7天或出现血块。
4、妊娠需求增加:
孕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额外消耗铁储备。孕中晚期每日铁需求达30毫克,约为非孕期的3倍。多胎妊娠或连续妊娠会进一步加剧铁缺乏风险。
5、慢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痔疮、肿瘤等隐性出血会导致铁持续流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能诱发胃肠道黏膜损伤,伴随黑便、乏力等症状。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瘦肉、动物血制品及深色蔬菜,餐后适量进食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月经期女性可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出现持续头晕、心悸等症状时需完善血常规、便潜血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