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B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Ⅸ(FIX)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该病属于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
1、凝血因子Ⅸ缺乏:
凝血因子Ⅸ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关键因子,其缺乏导致凝血酶生成障碍。基因突变使肝脏合成的FIX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凝血级联反应在接触激活阶段即被阻断。
2、遗传模式特征: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男性发病率为1/30000。女性携带者通常无症状,但可能表现轻度出血倾向,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携带状态。
3、临床表现:
重型患者婴幼儿期即可出现皮下淤斑,关节腔反复出血可致血友病性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增加,需警惕颅内出血致死风险。
4、诊断标准: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FIX活性检测是金标准。根据FIX活性分为轻型(5%-40%)、中型(1%-5%)和重型(<1%),需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
5、替代治疗原则:
出血发作时需静脉输注FIX浓缩制剂,预防治疗需维持FIX谷浓度>1%。重组FIX制剂可降低血源制品感染风险,基因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展现长期疗效。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对抗性活动,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更为适宜。日常需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因子合成,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建立出血记录卡监测关节状态,接种乙肝疫苗预防血源感染。女性携带者孕前需进行遗传咨询,通过产前诊断阻断致病基因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