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检查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四个步骤完成。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检查时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腔插入胃部,对可疑病灶进行放大观察。胃镜检查可同时进行活检取样,操作过程约10-15分钟,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上消化道造影通过口服钡剂后拍摄X光片,可显示胃部轮廓和蠕动情况。CT检查能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胃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等指标。这些指标虽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可作为辅助参考。血液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等异常,粪便潜血试验有助于判断消化道出血情况。
4、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关键步骤,通过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标本。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免疫组化检查能进一步确定肿瘤分子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胃癌检查过程中需注意配合医生要求,胃镜检查前需禁食禁水,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影像学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应告知医生。实验室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作息。病理检查需等待3-5个工作日获取报告。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部健康。出现持续上腹疼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