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骨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评估和特殊检查五种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骨盆形态是否对称,触诊检查髂嵴、耻骨联合等骨性标志有无压痛或异常隆起。妇科双合诊可评估女性盆腔器官位置及活动度,直肠指诊能检查骶骨及前列腺情况。体格检查是盆骨疾病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显示骨盆骨折、骨质破坏等结构异常;CT扫描能三维重建骨盆环,精确评估复杂骨折;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检查盆底肌、韧带及盆腔脏器病变;超声检查常用于孕期骨盆测量和妇科疾病筛查。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状况;特异性指标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有助于前列腺疾病诊断;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可辅助判断盆腔炎性疾病活动度。
4、功能评估:
盆底肌电图检测肌电活动异常;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排尿功能;骨盆稳定性测试通过特殊体位检查骶髂关节功能;步态分析可发现因骨盆倾斜导致的代偿性步态改变。
5、特殊检查:
关节腔造影用于诊断骶髂关节炎;骨扫描检测肿瘤骨转移;肌骨超声动态评估盆底肌功能;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特殊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进行盆骨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有金属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后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日常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骨盆稳定性,摄入足量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出现持续骨盆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