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的步骤

发布于 2025/06/02 16:42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主要包括消毒铺巾、定位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置管、固定导管五个步骤。

1、消毒铺巾: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肩部垫高。术区常规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厘米以上,铺无菌洞巾。消毒需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避免重复擦拭,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2、定位穿刺点:

常选择锁骨中点下方1-2厘米处为穿刺点,或锁骨与第一肋骨夹角处。体表标志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凹陷,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度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上缘。超声引导可提高定位准确性。

3、局部麻醉:

用1%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行皮下及深层组织浸润麻醉。先形成皮丘,再沿预定穿刺路径逐层麻醉,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药液。麻醉范围应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至锁骨下肌层。

4、穿刺置管: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缓慢进针,见暗红色静脉血回流后固定针头,送入导丝约20厘米。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扩张器扩开皮下通道,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15-18厘米深度。

5、固定导管:

导管置入后立即回抽确认血流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皮肤缝线固定导管翼,外敷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术后需拍摄胸片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排除气胸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导管移位。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定期更换敷料。导管维护需使用肝素盐水脉冲式冲管,输液前后严格消毒接头。建议穿刺侧上肢避免提重物或过度外展,睡眠时注意保护导管防止牵拉。出现发热、局部疼痛或输液不畅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