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03 13:00
发布于 2025/06/03 13:00
鞭虫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虫体吸血导致铁流失、肠道黏膜损伤引起慢性失血、寄生虫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继发感染加重营养消耗以及宿主营养不良加剧贫血程度。
鞭虫成虫以宿主肠壁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每条成虫每日吸血量约0.005毫升。长期感染可造成累积性铁丢失,特别是儿童感染者因铁储备较少,更容易发展为缺铁性贫血。虫体吸血行为直接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
鞭虫头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形成机械性损伤,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慢性炎症导致肠上皮细胞更新加速,铁随脱落细胞流失。持续隐性出血使铁代谢呈现负平衡,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伴血清铁蛋白降低。
寄生虫分泌的代谢产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骨髓微环境。临床观察发现重度感染者可出现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现象,网织红细胞计数不随贫血程度增加而升高。这种毒性作用与寄生虫诱导的慢性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后易并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速营养消耗。反复发热会抑制食欲并增加铁需求,合并疟疾等感染时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与鞭虫感染形成协同致病作用。
长期感染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不足影响红细胞成熟过程,低白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表现。贫困地区儿童常见鞭虫感染与营养性贫血并存的情况。
预防鞭虫性贫血需加强粪便管理及个人卫生教育,流行区建议每半年集体驱虫治疗。患者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重度贫血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补充,合并营养不良时需同步纠正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虫卵计数,直至感染完全清除且贫血指标恢复正常。
上一篇 : 胰腺癌术后饮食注意什么 注意3饮食加快胰腺癌术后康复
下一篇 : 肚子胀打嗝放屁是什么原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