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疼痛可通过冷敷处理、药物镇痛、体位调整三种方式缓解。伤口疼痛主要与局部炎症反应、神经末梢刺激、组织水肿等因素相关。
1、冷敷处理:
受伤后24小时内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间断冷敷,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降低局部代谢速率,有效减轻肿胀引发的胀痛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感觉异常或糖尿病患者慎用。
2、药物镇痛:
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能需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外用药可选择含利多卡因的喷雾剂,直接阻断痛觉传导。禁止自行拆解胶囊外敷药物。
3、体位调整:
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四肢伤口可用枕头支撑,躯干伤口建议30度半卧位。该体位能减轻血管压力,加速组织液吸收,缓解因血流淤滞导致的搏动性疼痛。避免长时间压迫伤口。
伤口护理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修复。每日进行远心端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但需避免牵拉伤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定期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骨髓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