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骨髓象
发布于 2025/06/04 17:12
发布于 2025/06/04 17:1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骨髓象主要表现为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异常增多,同时可能伴有粒系和红系轻度增生。骨髓象特征主要有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巨核细胞体积增大且形态异常、血小板聚集成堆、粒红比例正常或轻度增高、网状纤维轻度增生。
骨髓穿刺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每低倍镜视野常超过10个以上。巨核细胞呈现成熟障碍特征,以幼稚型巨核细胞为主,胞体体积增大,胞浆丰富但颗粒减少,核分叶过多或核形不规则。这种异常增生与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导致的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持续激活有关。
骨髓象中可见大量血小板聚集成堆,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可见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导致巨核细胞增殖周期缩短,血小板脱落加速。外周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形态异常,包括颗粒减少、空泡形成等,这些改变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约30%患者骨髓中粒系细胞轻度增生,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成熟粒细胞比例正常。部分病例可见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这种改变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有关,但通常不达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红系造血通常保持正常或轻度活跃,幼红细胞比例多在正常范围。少数病例因合并缺铁或慢性炎症状态可出现红系病态造血现象。骨髓铁染色有助于鉴别是否合并缺铁,该病本身不会导致铁代谢异常。
骨髓活检可见网状纤维轻度增生(MF-1级),但通常不形成明显的纤维化病灶。巨核细胞呈簇状分布,多靠近骨小梁排列。间质中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密度可能轻度增加。这些改变有助于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进行鉴别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以防出血或血栓。饮食应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以预防继发性痛风,增加深色蔬菜和全谷物比例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上一篇 : 转氨酶检查需要空腹几小时
下一篇 : 儿童眼睛眼屎增多是什么原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