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腺癌是一种发生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典型表现主要有上腹隐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及黄疸五种。
1、上腹隐痛:
约60%患者以持续性或间歇性上腹钝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与肿瘤浸润肠壁神经及局部炎症刺激有关。早期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缓解,进展期需结合放化疗控制肿瘤进展。
2、消化道出血:
肿瘤表面溃烂可导致黑便或呕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内镜下止血为优先处理方式,必要时需输血支持,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血管侵犯。
3、肠梗阻:
肿瘤增大阻塞肠腔时表现为呕吐、腹胀及排便排气停止,腹部CT可见近端肠管扩张。不完全梗阻可尝试放置肠道支架,完全梗阻需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手术。
4、体重下降:
因进食障碍及肿瘤消耗,患者3个月内体重常下降超过10%。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肠内营养粉剂、静脉补充白蛋白,必要时行空肠造瘘置管喂养。
5、梗阻性黄疸:
壶腹部肿瘤压迫胆总管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随小便深黄及皮肤瘙痒。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胆肠吻合术可缓解症状,同时需监测肝功能指标。
日常需选择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米汤、蒸蛋,避免粗纤维食物刺激肠道。术后患者应分次少量进食,餐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每周3次30分钟步行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但出现腹痛加重或呕血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增强CT对监测复发至关重要,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