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需立即采取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等急救措施。处理方法主要有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植入式除颤器。
1、心肺复苏:
室颤发作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心肺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电除颤: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是终止室颤最有效方法。双相波除颤能量选择120-200焦耳,单相波选择360焦耳。电击后需立即恢复心肺复苏,2分钟后评估心律,必要时重复除颤。
3、药物治疗:
在持续心肺复苏和反复电除颤无效时,可静脉注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胺碘酮能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利多卡因可抑制心室异位起搏。用药后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4、病因治疗:
室颤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纠正低钾血症等治疗。
5、植入式除颤器:
对于反复发作室颤的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该装置能持续监测心律,自动识别并终止室颤,预防心源性猝死。术后需定期随访程控参数。
室颤患者康复期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功能,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出现心悸、头晕等前驱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