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出血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持续时间约1-2周。流产异常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不良、感染、妊娠组织残留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清宫手术等方式处理。
1、子宫收缩不良:
流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出血量增多,表现为持续鲜红色出血或大量血块排出。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类药物促进宫缩,同时配合热敷下腹部、适当活动等物理方法辅助恢复。若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两倍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就医。
2、感染因素:
宫腔感染会引起异常出血伴随发热、下腹压痛、分泌物异味等症状。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或器械消毒不彻底有关。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同时需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3、妊娠物残留:
流产不全时残留的绒毛组织会影响子宫复旧,导致不规则出血或突然大出血。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异常回声。根据残留物大小可选择药物促排或宫腔镜下清宫术,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是常用药物组合。
4、凝血功能障碍:
原有血液疾病或流产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会出现难以止血的情况。表现为出血不止、皮肤瘀斑等,需立即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同时处理原发病因。
5、宫颈损伤:
手术操作可能导致宫颈撕裂伤,引起活跃性出血。常见于钳刮术等人工流产方式,出血呈鲜红色且与宫缩无关。轻度损伤可压迫止血,严重裂伤需缝合修复,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流产后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使用专用计量卫生巾记录出血量。保持每日温水清洗外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饮食宜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两周后需复查超声确认子宫恢复情况。出现头晕乏力、心率加快等贫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