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时胃镜检查是明确病因的关键诊断手段。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主要适用于呕血、黑便、不明原因贫血等症状,检查时机需根据出血活动性、患者生命体征及禁忌症综合评估。
1、诊断价值:
胃镜能直观识别出血部位与病因,常见病变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等。镜下可同时进行止血夹闭、注射止血等治疗,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
2、检查时机:
活动性出血12-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获益最大,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优先。大量呕血伴休克需先复苏再检查,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6小时内镜检可降低死亡率。
3、禁忌评估: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可疑消化道穿孔、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者需暂缓。近期心肌梗死、不合作患者需权衡风险,必要时在监护下实施镇静胃镜。
4、术前准备:
需禁食6-8小时,紧急情况可插管洗胃。备血、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止血器械。向患者说明检查必要性及配合要点,签署知情同意书。
5、术后管理:
观察2小时无并发症可离院,活检或治疗者延长观察。注意呕血、腹痛等异常症状,24小时内避免驾驶。根据病因给予抑酸药、抗生素等后续治疗。
胃镜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1-3天,选择米粥、烂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恢复期限制剧烈运动,戒烟酒并规律作息。长期需针对原发病管理,如幽门螺杆菌根除、肝硬化门脉高压控制等,定期随访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头晕、心悸或再次黑便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