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颊靠近耳朵处出现按压疼痛的疙瘩可能由皮脂腺囊肿、淋巴结炎、毛囊炎、腮腺炎或外伤血肿引起。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触诊可及边界清晰的圆形肿物,表面可能见黑色开口。需避免挤压,感染期可外敷抗菌药膏,顽固性囊肿需手术切除。
2、淋巴结炎:
耳前淋巴结群位于该区域,口腔炎症或上呼吸道感染可引发反应性肿大。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活动性结节,伴压痛。治疗需针对原发病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处理为主。
3、毛囊炎:
局部毛囊细菌感染形成红色丘疹,中心可见脓头。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刮胡、抓挠等行为易诱发。保持皮肤清洁,早期可外用抗菌洗剂,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4、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腮腺肿大,疼痛可放射至耳周。特征性表现为耳垂为中心的肿胀,可能伴发热。病毒性需隔离休养,细菌性需抗生素治疗,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5、外伤血肿:
局部撞击或挤压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硬结。早期冷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或剧烈疼痛需排除骨折可能。
建议保持面部清洁,避免挤压患处,饮食宜清淡少辛辣。观察3日无缓解或出现发热、肿块增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病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