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卡喉与咽炎在病因、症状、处理方式和危险程度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病因差异:
异物卡喉由固体物质误入气道引起,常见于进食坚果、鱼刺或儿童误吞玩具零件;咽炎则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如链球菌感染或流感病毒感染,长期吸烟、空气污染也可能诱发慢性咽炎。前者属于突发性物理梗阻,后者属于炎症性疾病。
2、症状特点:
异物卡喉表现为突发剧烈呛咳、窒息感、无法发声,严重时出现面色青紫;咽炎以咽部灼痛、吞咽困难为主,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前者症状起病急骤,后者多为渐进性发展,过敏性咽炎可能伴有喉头水肿但无窒息风险。
3、处理方法:
异物卡喉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或就医用喉镜取出,延误可能致命;咽炎通常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清热解毒药物(如蓝芩口服液)治疗,配合雾化吸入。前者属于急诊范畴,后者多为门诊处理。
4、危险程度:
异物卡喉可数分钟内引发呼吸心跳停止,属于I类急症;咽炎除急性会厌炎等特殊类型外,一般不会直接危及生命。前者需要分秒必争的抢救,后者允许观察1-2天再决定是否就医。
日常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谈笑,儿童远离小颗粒玩具;预防咽炎需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限酒,雾霾天外出佩戴口罩。出现持续咽痛伴发热超过三天,或突发呼吸困难伴犬吠样咳嗽,均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建议家庭常备急救手册,学习基础急救技能应对突发气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