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苷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07 11:47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

1、耳毒性:

氨基苷类抗生素可损害内耳毛细胞,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或前庭功能障碍。耳毒性分为前庭毒性(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蜗毒性(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高龄、长期用药、合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如呋塞米)等因素会加重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听力,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

2、肾毒性:

药物在肾皮质蓄积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脱水状态、原有肾功能不全或联用肾毒性药物(如万古霉素)时风险显著增加。用药期间需监测尿常规和血肌酐,必要时调整剂量。

3、神经肌肉阻滞:

氨基苷类抗生素会抑制钙离子介导的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麻痹,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多见于快速静脉给药、重症肌无力患者或与肌松剂合用时。发生时可静脉注射钙剂或新斯的明拮抗。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药物热等过敏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首次使用时应做好抢救准备。交叉过敏可能存在于链霉素与其他氨基苷类药物之间。

5、胃肠道反应:

口服给药时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通常程度较轻。注射给药也可能因药物刺激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需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并控制输液速度。

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跌倒(尤其前庭毒性患者)。饮食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减轻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每日监测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需立即就医。老年患者建议优先选择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奈替米星,并严格遵循血药浓度监测指导用药。避免与强效利尿剂、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联用,用药周期一般不超过7-10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