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发布于 2019/02/04 05:26 复禾健康

  大家应该都知道,也相对来说较为了解血小板减少这一疾病,血小板在人体中主要起着凝血的作用,人体一旦缺少血小板,就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这对人的正常生活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血小板减少患者常伴有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还会出现尿血症状,那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血小板减少在医学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原因有很多,比如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放射线、慢性炎症、病毒感染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以下是具体因素。

  1、病毒感染

  如果是小孩子患上这样的疾病,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比如呼吸道病毒、风疹、水痘及一些化脓性感染等。

  2、免疫机能失衡

  这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了,人体免疫机能失衡紊乱导致的发病,且多发于青少年儿童以及育龄妇女。

  3、遗传性

  就是先天性地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4、再生障碍性贫血

  也就是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治疗过程中,通过化疗药物、辐射之后,影响到了血小板的生成。

  除上述几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外,血小板的过度消耗也能使得血液中血小板的减少,比如抗磷脂综合征导致血栓的形成及血小板的减少;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的分布异常,从而导致血小板的减少。由于血小板减少会导致血凝过程延缓、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和血管通透性异常,所以,还是要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