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出血、肛门失禁、瘘管复发和尿潴留。
1、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感染可能与术中消毒不彻底、术后护理不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轻度感染可通过局部消毒和抗生素治疗控制,严重感染需切开引流。
2、出血:
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创面渗血或活动性出血,通常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少量渗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大量出血需手术探查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敷料渗血情况,避免剧烈活动。
3、肛门失禁:
高位或复杂瘘管手术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肛门失禁。表现为排便控制能力下降,轻者偶发漏气漏液,重者完全失禁。术中应精确评估括约肌损伤程度,术后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4、瘘管复发:
瘘管复发率约10%-20%,主要与术中瘘管处理不彻底、术后感染或基础疾病未控制有关。复发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表现为原症状再现。复杂瘘管可考虑二次手术或生物材料填充治疗。
5、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多见于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与麻醉影响膀胱功能或疼痛导致排尿抑制有关。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胀满,可通过热敷、诱导排尿或导尿处理。多数在麻醉消退后24小时内恢复。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坐浴2-3次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活动避免久坐,但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排便情况,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复诊。定期随访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复杂瘘管患者需长期监测复发情况。